Contents

[后台]负载均衡 (一)算法篇

当单机的访问压力很大时,就需要引入集群。集群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就是把请求均匀地分配在各个机器上,这就是负载均衡的雏形。
有基于MAC地址的二层负载均衡和基于IP地址的三层负载均衡。 二层负载均衡会通过一个虚拟MAC地址接收请求,然后再分配到真实的MAC地址;三层负载均衡会通过一个虚拟IP地址接收请求,然后再分配到真实的IP地址;
四层通过虚拟IP+端口接收请求,然后再分配到真实的服务器(比如LVS,F5);七层通过虚拟的URL或主机名接收请求,然后再分配到真实的服务器(Haproxy和Nginx)。
四层和七层是最常见的负载均衡模型。
https://chestnutheng-blog-1254282572.cos.ap-chengdu.myqcloud.com/load_ban1.jpg
**四层:**以常见的TCP为例,负载均衡设备在接收到第一个来自客户端的SYN请求时,通过负载均衡算法选择服务器,并对报文中目标IP地址进行修改(改为后端服务器IP),直接转发给该服务器。TCP的连接建立,即三次握手是客户端和服务器直接建立的,负载均衡设备只是起到一个类似路由器的转发动作。在某些部署情况下,为保证服务器回包可以正确返回给负载均衡设备,在转发报文的同时可能还会对报文原来的源地址进行修改。
**七层:**以常见的TCP为例,负载均衡设备如果要根据真正的应用层内容再选择服务器,只能先代理最终的服务器和客户端建立连接(三次握手)后,才可能接受到客户端发送的真正应用层内容的报文,然后再根据该报文中的特定字段,再加上设置的负载均衡算法,选择内部某台服务器。负载均衡设备在这种情况下,更类似于一个代理服务器。负载均衡和前端的客户端以及后端的服务器会分别建立TCP连接。所以从这个技术原理上来看,七层负载均衡明显的对负载均衡设备的要求更高,处理七层的能力也必然会低于四层模式的部署方式。
参考资料:四层和七层负载均衡的区别

nginx用的负载均衡算法

Nginx可以作为HTTP反向代理,把访问本机的HTTP请求,均分到后端集群的若干台服务器上。负载均衡的核心就是负载均衡所使用的平衡算法,适用于各种场景。
Nginx的负载均衡算法
Nginx目前提供的负载均衡模块:
ngx_http_upstream_round_robin,加权轮询,可均分请求,是默认的HTTP负载均衡算法,集成在框架中。
ngx_http_upstream_ip_hash_module,IP哈希,可保持会话。
ngx_http_upstream_least_conn_module,最少连接数,可均分连接。适用于链接数体现资源的服务,比如FTP。
ngx_http_upstream_hash_module,一致性哈希,可减少缓存数据的失效。

随机访问

在介绍nginx的模式前,先介绍下普通的负载均衡方法。假设有7个请求,我们给A、B、C三个节点分别4、2、1的权重。最朴素的负载均衡方式有下面几种:

  1. 完全轮询:访问完A去访问B,访问完B去访问C,再去访问A。缺点是没有权重,不能根据负载调节。
  2. 列表轮询:构造一个数组[A, A, A, A, B, B, C],每次pop出去一个访问。缺点是pop出去的元素太随机,可能一次集中访问A ,而且占用内存太大,对于几万的权重范围不合适。
  3. 随机数:我们按照A、B、C的权重划分好区间,A(0、1、2、3),B(4、5),C(6),然后取一个随机数,模余7,看看最后的结果在哪个区间内,就取哪个节点。缺点是完全随机,无法避免集中访问。

加权轮询

假设有7个请求,我们给A、B、C三个节点分别4、2、1的权重。如果随机按照概率来选,那么很可能出现连续四个请求都在A上面的情况,这样只能保证结果看起来均衡,但是时间段内不均衡。Nginx采用了一种平滑的加权平均算法来选取节点(Weighted Round Robin)。
先引入三个概念,都用来描述服务器节点的权重:

  1. $W$ : weight 我们指定的权重,就是上面例子中的4、2、1。
  2. $W_{ew}$: effective_weight 有效权重,初始值为$W$。用来对故障节点降权。
    如果通信中有错误产生,就减小effective_weight。(故障降权)
    此后有新的请求过来时,再逐步增加effective_weight,最终又恢复到weight。(自动恢复)
  3. $W_{cw}$ : current_weight 当前真实权重,每次都会选到最大的真实权重的节点去请求

真实权重$W_{cw}$计算方式:

  1. 初始化:$W_{cw}$ 起始值为0
  2. 获得实时权重:请求到来后,给每个节点的真实权重加上有效权重,即$每个节点 W_{cw} = W_{cw} + W_{ew}$
  3. 选出最大权重:选择真实权重最大的节点最为本次请求的目标
  4. 回避刚选的节点:最选择的节点的实时权重减去所有节点(包括自己)的有效权重和。即$选中节点 W_{cw} = W_{cw} - (W_{ew1} + W_{ew2} + … + W_{ewn})$

来看一个具体的例子:
假设A、B、C三个节点的权重分别为4、2、1。

请求序号 请求后的current_weight 选择的节点 选择后的current_weight
未请求 {0,0,0} / /
1 {4,2,1} A {-3,2,1}
2 {1,4,2} B {1,-3,2}
3 {5,-1,3} A {-2,-1,3}
4 {2,1,4} C {2,1,-3}
5 {6,3,-2} A {-1,3,-2}
6 {3,5,-1} B {3,-2,-1}
7 {7,0,0} A {0,0,0}
三个结论:每个节点被选中的次数是符合权重的;A没有被连续选取;七次之后权重会归零,是一个循环。
 1
 2
 3
 4
 5
 6
 7
 8
 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31
32
33
34
35
36
37
38
39
40
41
42
43
44
45
46
47
48
49
50
51
52
53
54
55
56
57
58
59
60
61
62
63
64
65
66
67
68
69
70
static ngx_http_upstream_rr_peer_t *ngx_http_upstream_get_peer(ngx_http_upstream_rr_peer_data_t *rrp)
{
    time_t                        now;
    uintptr_t                     m;
    ngx_int_t                     total;
    ngx_uint_t                    i, n, p;
    ngx_http_upstream_rr_peer_t  *peer, *best;

    now = ngx_time();
    best = NULL;
    total = 0;
    ...

    /* 遍历集群中的所有后端 */
    for (peer = rrp->peers->peer, i = 0;
         peer;
         peer = peer->next, i++)
    {

        n = i / (8 * sizeof(uintptr_t));
        m = (uintptr_t) 1 << i % (8 * sizeof(uintptr_t));

        /* 检查该后端服务器在位图中对应的位,为1时表示不可用 */
        if (rrp->tried[n] & m)
            continue;
       
        /* 永久不可用的标志 */
        if (peer->down) 
            continue;
        
       /* 在一段时间内,如果此后端服务器的失败次数,超过了允许的最大值,那么不允许使用此后端了 */
       if (peer->max_fails
            && peer->fails >= peer->max_fails
            && now - peer->checked <= peer->fail_timeout)
            continue;
        
        peer->current_weight += peer->effective_weight; /* 对每个后端,增加其当前权重 */
        total += peer->effective_weight; /* 累加所有后端的有效权重 */

        /* 如果之前此后端发生了失败,会减小其effective_weight来降低它的权重。          
         * 此后在选取后端的过程中,又通过增加其effective_weight来恢复它的权重。          
         */        
        if (peer->effective_weight < peer->weight) 
            peer->effective_weight++;
        
        /* 选取当前权重最大者,作为本次选定的后端 */
        if (best == NULL || peer->current_weight > best->current_weight) {
            best = peer;
            p = i;
        }
    }

    if (best == NULL) /* 没有可用的后端 */
        return NULL;
    
    rrp->current = best; /* 保存本次选定的后端 */

    n = p / (8 * sizeof(uintptr_t));
    m = (uintptr_t) 1 << p % (8 * sizeof(uintptr_t));

    /* 对于本次请求,如果之后需要再次选取后端,不能再选取这个后端了 */    
    rrp->tried[n] |= m;

    best->current_weight -= total; /* 选定后端后,需要降低其当前权重 */  
    /* 更新checked时间 */
    if (now - best->checked > best->fail_timeout)
        best->checked = now;
    
    return best;
}

ip_hash

ip_hash是基于客户端IP的哈希值来选择服务器。同一个客户端的请求,都会发往同一台后端,除非该后端不可用了。ip_hash能够达到保持会话的效果。
和随机加权哈希一样,ip哈希借鉴了权重分段的思想,先算出哈希值, 然后模余total_weight,得到初始权重W [0, total_weight),开始遍历节点。如果哈希值小于当前节点的权重,就选择当前节点;如果哈希值大于等于当前节点的权重,就减去当前节点的权重,再去尝试下个节点。我们还是讨论A,B,C三个节点的情况,假设权重分别为2、4、1 。
权重的和是7,那么哈希值应该是0~6 (因为模了哈希值)
6的情况:6 >= 2 , 所以不选A,减去2。 6-2 >= 4,所以不选B,减去4。2-4 < 1,所以选C
5的情况:5 >= 2 , 所以不选A,减去2。 5-2 < 4,所以选B
4的情况:4 >= 2 , 所以不选A,减去2。 4-2 < 4,所以选B 。哈希值为3、2的情况也一样。
1、0的情况:1 < 2,所以选A
可以看到最后四个选B,两个选A,一个选C,还是均衡的。

 1
 2
 3
 4
 5
 6
 7
 8
 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for ( ; ; ) {
    /* 1.根据客户端IP、本次选取的初始hash值,计算得到本次最终的hash值 */
    /* hash1 = (hash0 * 113 + addr[0]) % 6271; hash2 = (hash1 * 113 + addr[1]) % 6271;...; */
    for (i = 0; i < (ngx_uint_t) iphp->addrlen; i++)
        hash = (hash * 113 + iphp->addr[i]) % 6271;

    /* 2. 先给w赋值为所有节点的权重和。total_weight和weight都是固定值 */
    w = hash % iphp->rrp.peers->total_weight;
    peer = iphp->rrp.peers->peer; /* 第一台后端 */
    p = 0;
	
	/* 3.遍历后端链表时,依次减去每个后端的权重,直到w小于某个后端的权重 */
    while (w >= peer->weight) {
        w -= peer->weight;
        peer = peer->next;
        p++;
    }
    break;
}
choose(p);

least_conn

有的场景下,把请求转发给连接数较少的后端,能够达到更好的负载均衡效果。
least_conn算法很简单,首选遍历后端集群,比较每个后端的conns/weight,选取该值最小的后端。如果有多个后端的conns/weight值同为最小的,那么对它们采用加权轮询算法。

 1
 2
 3
 4
 5
 6
 7
 8
 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31
32
33
34
35
36
37
38
39
40
41
42
43
44
45
46
47
48
49
50
51
52
53
for (peer = peers->peer, i = 0; peer; peer = peer->next, i++)
{
    /* 检查此后端在状态位图中对应的位,为1时表示不可用 */ 
    n = i / (8 * sizeof(uintptr_t));
    m = (uintptr_t) 1 << i % (8 * sizeof(uintptr_t));

    if (rrp->tried[n] & m)
       continue;

    /* server指令中携带了down属性,表示后端永久不可用 */
    if (peer->down)
        continue;

    /* 在一段时间内,如果此后端服务器的失败次数,超过了允许的最大值,那么不允许使用此后端了 */
     if (peer->max_fails && peer->fails >= peer->max_fails
         && now - peer->checked <= peer->fail_timeout)
        continue;
        
    /* 比较各个后端的conns/weight,选取最小者;
     * 如果有多个最小者,记录第一个的序号p,且设置many标志。
     */
    if (best == NULL || peer->conns * best->weight < best->conns * peer->weight)
    {
        best = peer;
        many = 0;
        p = i;
    } else if (peer->conns * best->weight == best->conns * peer->weight)
        many = 1;
}
/* 如果有多个后端的conns/weight同为最小者,则对它们使用轮询算法 */
if (many) {
    for (peer = best, i = p; peer; peer->peer->next, i++)
    {
       /* conns/weight必须为最小的 */
        if (peer->conns * best->weight != best->conns * peer->weight)
            continue;

        peer->current_weight += peer->effective_weight; /* 对每个后端,增加其当前权重 */
        total += peer->effective_weight; /* 累加所有后端的有效权重 */

       /* 如果之前此后端发生了失败,会减小其effective_weight来降低它的权重。          
          * 此后在选取后端的过程中,又通过增加其effective_weight来恢复它的权重。          
          */        
        if (peer->effective_weight < peer->weight) 
            peer->effective_weight++;
    
        /* 选取当前权重最大者,作为本次选定的后端 */
        if (best == NULL || peer->current_weight > best->current_weight) {
            best = peer;
            p = i;
        }
    }
}

一致哈希

当后端是缓存服务器时,经常使用一致性哈希算法来进行负载均衡。使用一致性哈希的好处在于,增减集群的缓存服务器时,只有少量的缓存会失效,回源量较小。常见的CDN架构都是使用一致性哈希。
我们知道的一致性哈希是一个环,每个哈希值对应的请求属于哈希值在环上遇到的下一个节点。为了使得请求分布更加均衡,我们建立了很多虚拟节点,请求会对应到虚拟节点的真实节点上。

  1. 创造虚拟节点
    在nginx中,为了保证节点的权重,一般一个真实节点对应weight * 160个虚拟节点。
    每个虚拟节点的hash值hash = crc32(base_hash PREV_HASH),其中,PREV_HASH表示上个虚拟节点的哈希值,这样就可以不断产出虚拟节点。base_hash 表示对应真实节点的哈希值(crc32(HOST 0 PORT))。
    创造完所有数量后,我们对虚拟节点按照哈希值排序。
  2. 请求分配
    先对请求做哈希,得出hash值,然后使用二分查找,寻找第一个hash值大于等于请求的哈希值的虚拟节点,即顺时针方向最近的一个虚拟节点。
  3. 找到真实节点
    遍历真实节点数组,寻找可用的、该虚拟节点归属的真实节点(server成员相同),如果有多个真实节点同时符合条件,那么使用轮询来从中选取一个真实节点。
 1
 2
 3
 4
 5
 6
 7
 8
 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31
32
33
34
35
36
37
38
39
40
41
42
43
44
45
46
47
48
49
50
51
52
53
54
55
56
57
58
59
for ( ; ; ) {
    /* 在peer.init中,已根据请求的哈希值,找到顺时针方向最近的一个虚拟节点,
     * hash为该虚拟节点在数组中的索引。
     * 一开始hash值肯定小于number,之后每尝试一个虚拟节点后,hash++。取模是为了防止越界访问。
     */
    server = point[hp->hash % points->number].server;
    best = NULL;
    best_i = 0;
    total = 0;

    /* 遍历真实节点数组,寻找可用的、该虚拟节点归属的真实节点(server成员相同),
      * 如果有多个真实节点同时符合条件,那么使用轮询来从中选取一个真实节点。
      */
    for (peer = hp->rrp.peers->peer, i = 0; peer; peer = peer->next, i++) {
        /* 检查此真实节点在状态位图中对应的位,为1时表示不可用 */
        n = i / (8 * sizeof(uintptr_t));
        m = (uintptr_t) 1 << i % (8 * sizeof(uintptr_t));
        if (hp->rrp.tried[n] & m)
            continue;            

        /* server指令中携带了down属性,表示后端永久不可用 */
        if (peer->down)
            continue;

        /* 如果真实节点的server成员和虚拟节点的不同,表示虚拟节点不属于此真实节点 */
        if (peer->server.len != server->len || 
            ngx_strncmp(peer->server.data, server->data, server->len) != 0)
            continue;

       /* 在一段时间内,如果此真实节点的失败次数,超过了允许的最大值,那么不允许使用了 */
       if (peer->max_fails
            && peer->fails >= peer->max_fails
            && now - peer->checked <= peer->fail_timeout)
            continue;
    
        peer->current_weight += peer->effective_weight; /* 对每个真实节点,增加其当前权重 */
        total += peer->effective_weight; /* 累加所有真实节点的有效权重 */

        /* 如果之前此真实节点发生了失败,会减小其effective_weight来降低它的权重。          
         * 此后又通过增加其effective_weight来恢复它的权重。          
         */        
        if (peer->effective_weight < peer->weight) 
            peer->effective_weight++;
    
        /* 选取当前权重最大者,作为本次选定的真实节点 */
        if (best == NULL || peer->current_weight > best->current_weight) {
            best = peer;
            best_i = i;
        }
	}
	/* 如果选定了一个真实节点 */
	if (best) {
	    best->current_weight -= total; /* 如果使用了轮询,需要降低选定节点的当前权重 */
	    goto found;
	}
	
	hp->hash++; /* 增加虚拟节点的索引,即“沿着顺时针方向” */
	hp->tries++; /* 已经尝试的虚拟节点数 */
}

恐慌阈值 Envoy

负载均衡一般是根据集群中主机的健康情况灵活变动的。当某台主机跪了,LB算法将会把它从候选列表中踢出去,这也是很合理的。

但是我们假设这么一种情况,某一时间,所有服务主机的负载情况是最大负载的80%,(负载800;最大处理能力1000)
因为某种原因,导致20.0%的机器彻底崩溃。(负载800;最大处理能力800)
LB策略忽略20%的机器,导致剩下的80%的机器都在最大处理负载上运行;
又来了一个网络波动,造成所有的服务器一个接一个崩溃,整个集群雪崩。
每拉起一台新的机器,LB策略立刻把所有的流量打到这么一台机器上,导致它再次崩溃。

如果有一个恐慌阈值,譬如50%,那么LB会在50%机器崩溃的时候,禁用淘汰策略,把所有机器都当做健康的,在整体集群上执行普通的Round-Robin策略。
多数机器恢复,整个集群的处理能力恢复80%的正确率。这使得整个集群能够在遇到极特殊情况的时候能够从困境中恢复

LB用的负载均衡算法

EDF调度算法

EDF调度算法
最早截止时间优先调度法 Earliest Deadline First (EDF) scheduler,是加权轮转调度算法(WRR,Weighted Round-Robin)的一种实现方式。
其核心思想是为每个条目截止时间赋值为当前时间加权重的倒数,然后采用最早截止时间优先的方式进行调度。
调度算法最主要的应用是操作系统调度进程,重要的调度理论基本上都是在此时涌现的。而后续反向代理对下游条目进行负载均衡,也可以参考一样的调度理论,只是进程的运行和切换转变为请求的接受与投递。

假设有三个条目可供调度,分别是A、B、C,他们的权重分别是3:2:1。
https://chestnutheng-blog-1254282572.cos.ap-chengdu.myqcloud.com/lb2.png
图上有一个数轴,从0到3,分别表示三个周期。
A条目的权重是3,我们以1/3为分隔不断重绘A,使得数轴的1/3,2/3,1,4/3等位置印上A;
B条目的权重是2,我们以1/2为分隔不断重绘B,使得数轴的1/2,1,3/2,2等位置印上B;
C条目的权重是1,我们以1为分隔不断重绘C,使得数轴的1,2,3等位置印上C;
最后,我们使用一个游标从左向右扫,扫描到的顺序就是调度的顺序,因此我们调度的顺序为A-B-A-C-B-A-A-B-A…
显而易见,调用的顺序含有一个循环节A-B-A-C-B-A,所以当调度足够多次数后,A、B、C的调度比值将会趋近于3:2:1

实现1

最简单的实现,是使用上述办法模拟一个周期,然后把周期存到数组中,用游标扫描即可。
以上述情形为例,首先我们定制一个数组 A-B-A-C-B-A,然后不断回环扫描这个数组,就可以完成加权轮转调度。
这种方法的每次调度的时间复杂度为O(1),空间复杂度为O(M*N),其中M是条目的平均权重,N是条目的数量。
优势:
实现简单,容易理解
单次调度的很快
多线程共享游标index即可,协作方便
劣势:
空间复杂度高
对条目修改很不友好(修改其中一个条目的权重,那么整个表需要重新构建,耗CPU)

实现2

我们可以维护一个大小为节点数量的堆,按照最快到期时间来排序,每次取最快到期的节点(就是线段上最靠前的节点),返回后更新它的节点到期时间。

  1. 初始时 entry.deadline = 1.0/entry.Weight
  2. 调度的时候,从中选择 deadline 最小的使用,并把 deadline 设置为 ttl(当前时间)+ 1.0/entry.Weight,然后重新把这个条目放入优先队列中。重新排布优先队列,如此往复。

举个例子:
三个节点A、B、C权重分别为5、2、1

请求序号 选择的节点 选择节点后的堆 选择时的TTL
未请求 / [A(1/5), B(1/2), C(1)] 0
1 A [A(2/5), B(1/2), C(1)] 1/5
2 A [B(1/2), A(3/5), C(1)] 2/5
3 B [A(3/5), B(1), C(1)] 1/2
4 A [A(4/5), B(1), C(1)] 3/5
5 A [A(1), B(1), C(1)] 4/5
6 A [B(1), C(1), A(6/5)] 1
7 B [C(1), A(6/5), B(3/2)] 3/2
8 C [A(6/5), B(3/2), C(2)] 1

复杂度分析:
空间复杂度降低为 O(N) ,每次Pick的时间复杂度为 O(logN)
初始化的时间复杂度为 O(N),也就是堆排序的复杂度

 1
 2
 3
 4
 5
 6
 7
 8
 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31
32
33
34
35
36
37
38
39
40
41
42
43
44
45
46
47
48
49
50
51
52
53
54
55
56
57
58
59
60
61
62
63
64
65
66
67
68
69
70
71
72
73
74
75
76
77
78
79
80
81
// 节点
type Entry struct {
	deadline float64
	index    int64
	Value    string
	Weight   float64
}

// EDF implements the Earliest Deadline First scheduling algorithm
type EDF struct {
	pq       *priorityQueue    //这个优先级队列用deadline排序
	curIndex int64
	curDDL   float64
}

// Add a new entry for load balance
func (e *EDF) Add(entry *Entry) {
	entry.deadline = e.curDDL + 1/entry.Weight
	e.curIndex++
	entry.index = e.curIndex
	heap.Push(e.pq, entry)
}

// AddRaw add a new entry for load balance without sort
func (e *EDF) AddRaw(entry *Entry) {
	entry.deadline = e.curDDL + 1/entry.Weight
	e.curIndex++
	entry.index = e.curIndex
	*e.pq = append(*e.pq, entry)
}

// Delete an entry
func (e *EDF) Delete(entry *Entry) {
	entry.Weight = -1
}

// Pick an available entry
func (e *EDF) Pick() *Entry {
	// if no available entry, return nil
	if len(*e.pq) <= 0 {
		return nil
	}
	entry := heap.Pop(e.pq).(*Entry)
	if entry.Weight <= 0 {
		// if Weight isn't positive, try another entry
		return e.Pick()
	}
	// curDDL should be entry's deadline so that new added entry would have a fair
	// competition environment with the old ones
	e.curDDL = entry.deadline
	entry.deadline = entry.deadline + 1/entry.Weight
	e.curIndex++
	entry.index = e.curIndex
	heap.Push(e.pq, entry)
	return entry
}

// NewEDF create a new edf scheduler
func NewEDF(entries []*Entry) *EDF {
	// make a new edf
	priorityQueue := make(priorityQueue, 0)
	edf := &EDF{
		pq:       &priorityQueue,
		curIndex: 0,
	}
	// put entries into priority queue
	// TODO(maziang): use O(N) heap.Init instead of O(NlogN) Add.
	for _, entry := range entries {
		edf.AddRaw(entry)
	}
	heap.Init(edf.pq)

	// avoid instance flood pressure for the first entry
	// start from a random one via pick random times
	rand.Seed(time.Now().UnixNano())
	randomPick := rand.Intn(len(entries))
	for i := 0; i < randomPick; i++ {
		edf.Pick()
	}
	return edf
}

Note1 同样权重的情况: index是节点进入堆的次序。当deadline一样时,会选取index小的那一个。这是为了避免当所有节点权重一样时,变成完全随机调度。如果有了index,那么每次选取之后该节点的index会加一(相当于排到后面去),这样就能保证下一个节点能被调度到。
Note2 存储空间优化:
Note3 起始随机化:如果有个节点权重很大,那么在调度器全部重启的时候可能都会调度到这个节点,导致这个节点压力过大。所以NewEDF的初始化阶段会有随机化操作。